改革開放,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廣州始終在改革中破繭,在開放中成長,在奮斗中蝶變——從1978年43億元到2023年突破3萬億元,廣州證明著改革開放何以成為“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
“推進深層次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持續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長卷上,廣州靠著改革開放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仍然要靠改革開放寫就更加輝煌的未來篇章!
八年營商環境改革實現三次躍升
“廣州的營商邏輯很務實,企業需要什么,城市就補什么;企業創新到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在第十一屆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廣東云韜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鐘蕾芳的發言,點出了廣州營商環境改革的關鍵——把企業、產業的需求作為最大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改革始終是廣州改革工作的“頭號工程”。自2018年起,廣州刀刃向內、大刀闊斧,從“指標版”“要素版”到去年全國率先啟動“產業版”,廣州用八年時間完成了營商環境改革的三次躍升,累計推出近千項改革舉措。市場主體的選擇,是最好的認可。2024年以來,廣州新登記市場主體的數量、增速在全國6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中均居第一位,總量突破400萬戶,躍居全國城市第三。
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向著“最難啃”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去攻堅,方能彰顯廣州“排頭兵”的擔當。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出臺《廣州市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措施》,配套推出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單列管理、成果轉化失敗盡職免責等制度;推廣一個專業機構、一支服務團隊、一批成果、一支基金、一個園區“五個一”成果轉化模式,讓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集成式改革,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更“因地制宜”,從化區探索出源頭修復與生態價值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老城市新活力、區域協同與產城融合4種整治模式,入選自然資源部首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
——錨定國家賦予的改革試點任務,持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今年9月,國務院批復《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廣州入選試點城市。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迅速制定《廣州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以高效資源配置破局土地存量時代,推動土地要素率先突破。
“十五五”開局在即。未來五年,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五年,也是這座城市“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的攻堅五年。改革,將依然是最有力的“推進器”。廣州將延續“敢拓新路徑、敢闖無人區、敢啃硬骨頭”的城市基因,為“再造新廣州”注入源源不斷的制度動能。
魅力開放之城與世界雙向奔赴
“雙向奔赴!”“再創新高!”……這是11月4日剛落下帷幕的第138屆廣交會的幾個收官關鍵詞。來自223個國家和地區的超31萬名境外采購商跨越山海而來,共享中國對外開放寶貴機遇。
一屆屆廣交會不斷刷新紀錄,創下一個個“歷史新高”。這背后,彰顯了廣州作為主場陣地,歷經千年彌新的開放之城魅力。
“十四五”時期,廣州國際交往中心城市功能建設穩步推進,在服務國家外交大局、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取得新成效,國際交往能級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廣州綜合實力在不斷上升的國際排名中得以體現:在GaWC世界城市體系中的排名由2020年第34位提升至2024年第22位,科爾尼“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由2020年第63位提升至2024年第52位。
接待多位國家元首到訪,成功舉辦“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從都國際論壇、大灣區科學論壇、全球市長論壇和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等國際會議、活動;國際友城達110個;外國駐穗總領館達69家;國際友好港口60個,位列全國第一;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成員大學增至28所;六屆廣州獎累計收錄101個國家653個城市和地方政府的1635個城市創新案例……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促進深層次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從“廣交世界”的千年商都到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前沿陣地,廣州傳承放眼世界、胸懷四海的開放基因,激活“買全球、賣全球”的貿易新活力,與“老友記”城市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合作,執高水平“開放之筆”繪就“開放新高地”的壯闊畫卷。
展望“十五五”,廣州有責任、有信心、有實力繼續以“灣心引力”聚合世界,執筆書寫新時代開放答卷。
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土地整治破“碎”局 廠房“微改”煥新生
改革的成色,終要在“硬骨頭”上檢驗,土地是“最硬的骨頭”之一。
將原來分散的廢棄荒地變成萬畝良田,在破舊的瓦房、雜亂的街道上建起嶺南特色的民宿小院、舊墟風情街,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從農民到股民,共享鄉村經濟發展紅利……這里是廣州從化區。2021年,該區獲自然資源部認定為全國唯一以縣(區)域為單元開展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通過對農用地進行流轉,實現集中連片、化零為整,大地的生命力被“喚醒”。一同被“喚醒”的還有農村的閑置資源和奔富勁頭。
位于從化區鰲頭鎮的越秀風行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正依托種植和養殖優勢產業,構建起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農文旅學休閑目的地”。在龍潭舊墟風情街,人們能一站式體驗“食、住、行、學、游、購、娛”;在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養殖場華美牧場,享受以奶牛為主題的親子互動、研學教育、住宿度假歡樂時光。
這個綜合體項目,通過由越秀集團等國企與地方政府合作“栽苗”,吸引民營企業投資“育苗”,塑造起鄉村振興的自我“造血”能力。“百年村落、千頭奶牛、萬畝良田”已從資源稟賦生長成當地獨特的“百千萬”IP。
越秀集團鄉村振興辦公室負責人認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不是簡單的一產“接二連三”,關鍵在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合理地分享全產業鏈的增值收益。綜合體“國企+民企+強村公司+合作社+農戶+手藝人”的富民興村機制,成功推動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沉睡的資源”,可能是農村土地,也可能是被遺忘在城市角落的舊廠房。
比如,位于廣州市荔灣區的1906科技園,曾是廣州卷煙二廠的所在地,也是雙喜品牌香煙主要的生產地,位于陳家祠景區的對面。自2011年該廠搬遷后,這片曾經繁忙的工業用地便陷入了長達12年的空置狀態。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契機,荔灣區大力推動一批老舊物業蝶變為新型園區或商業載體。1906科技園就是其中的標桿案例。
據介紹,荔灣區綜合運用舊廠改造各類政策,按舊廠微改造方式批復實施1906科技園項目。項目在不改變原有土地用途、土地權利類型、建筑結構和面積的情況下,對建筑進行適應性改造。如今,走進1906科技園,人們無不被這里煥然一新的面貌所震撼。整個園區采用了充滿活力的橙色設計風格,既保留了原有的工業元素,如裸露的管道、復古的機器,又巧妙融入了現代商業的潮流元素。這種獨特的工業風與現代感并存的氛圍,讓它迅速成為熱門文旅打卡景點,平時日均人流量7萬多人次,節假日日均人流量會突破10萬人次。
1906科技園占地近5萬平方米,由3萬平方米的城央花園低密度科技辦公空間和2萬平方米的都市開放式商業街區組成,迎來了哪些產業?據悉,園區已引進150家企業,其中科技企業有30多家,包括波導、億華通等3家上市公司。
沉睡12年的土地,迎來了新生。
速覽“十四五”
2021年
廣州入選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2022年
《廣州市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推出299項改革舉措,50條改革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
2023年
國家出臺支持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開展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意見。
2024年
全面貫徹黨中央改革部署和省委、市委改革要求,推出660項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舉措。
2025年
國務院批復《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廣州入選試點城市。
數說
自掛牌起,南沙自貿片區累計181項創新獲得國家和省的推廣,充分彰顯了改革“試驗田”作用。
今年7月發布的《廣州市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及措施清單》,以105條措施送上“大禮包”。
2021年
《廣州地區“走出去”企業外事服務工作機制》制定出臺。
2021年11月
國際友城“百城行動”達成,此后“百城行動”深化為升級版“百城+”行動。
2022年
廣州獲批開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2024年
廣州在GaWC世界城市體系中的排名由2020年第34位提升至2024年第22位;科爾尼“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由2020年第63位提升至2024年第52位。
2025年
國務院批復同意《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再為廣州對外開放賦能。
數說
2024年,廣州市外貿進出口值達1.12萬億元,今年前7個月,廣州市外貿進出口值達7114.6億元,同比增長14.5%。
廣州港已開通178條外貿航線,其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航線達153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