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月開行班列同比增54.04%
今年,國家“一帶一路”辦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文件,確定在全國優化布局14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其中廣州將作為粵閩桂三省區唯一集結中心,支撐華南區域中歐班列集結網絡建設。近日,廣東省層面印發文件,明確依托廣州“兩主一輔”樞紐建設華南區域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位于白云區、作為主樞紐的廣州國際港,將打造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華南橋頭堡。

列車從廣州國際港開出。
廣州國際港站是全國18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之一,也是廣州唯一一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其樞紐能級正實現跨越式提升。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2022年開通以來,該港已累計開行班列4728列,貨物吞吐量突破100萬TEU(國際標準箱單位)大關。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1—10月,廣州國際港開行班列1716列,同比增長54.04%;貨物吞吐量41.80萬TEU(國際標準箱單位),同比增長74.23%,發運商品車3374臺,同比增長11.2%,接卸小汽車193097臺,同比增長75.5%,運輸規模穩居粵港澳大灣區首位。
目前,廣州國際港集裝箱作業區配備6臺現代化專用集裝箱龍門吊和2臺正面吊,可同時進行4整列集裝箱班列的裝卸作業;特貨作業區可供4列JSQ整車同時作業,并配備4套升降式雙層整車裝卸平臺,最大作業能力滿足8卸8裝。更令人振奮的是,目前白云區正在配合鐵路部門加緊推動廣州國際港二期、三期項目前期工作,預計在“十五五”期間開工建設,投產后廣州國際港站的業務將進一步涵蓋鐵路快運等領域,場站運行能力將躋身國內前列。
多式聯運優勢盡顯
在夯實鐵路樞紐功能的同時,廣州國際港正展現出更為多元的交通優勢。這個集“公鐵水海空”于一體的多式聯運樞紐,為區域物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
伴隨黃金圍大道(鴉崗大道—北太路)、白云五線(黃金圍大道—廣清高速)相繼通車,從廣州國際港出發,5分鐘可上高速,20分鐘可抵達機場,40分鐘可覆蓋廣佛七成的產業區塊,2小時通達大灣區內地九市,交通便捷性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該港的水空聯運體系也在快速完善——白坭河水道將新增配套碼頭岸線,可容納10余個千噸級泊位;全國首條空鐵聯運中歐班列“粵新快線”的開通,更開創了陸空協作新模式。此外,全國首個海關、安檢“雙前置”貨站于今年在白云區正式投用,未來可探索將相關業務模式拓展至廣州國際港,實現鐵空高效聯運。
這種立體交通格局的形成,使得客戶能夠根據實際需求,靈活選擇“宜公則公、宜水則水、宜鐵則鐵、宜空則空”的最優運輸方案,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
近年來,白云區聚焦“四大樞紐”、白云新城、廣州灣區新岸等“大港、大站、大城”,推動以站帶城、站城融合發展,拓展港城中脊引領作用。廣州國際港樞紐作為“四大樞紐”之一,是白云區實踐港產城融合發展的關鍵載體。伴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廣州國際港的輻射帶動效應正在持續顯現。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