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的“護航”服務,到“近零碳場館”帶來的綠色變革;從乒乓球決賽現場“鷹眼+AI”的使用,到智慧場館管理平臺“一張圖”的高效管理模式……當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盛大落幕,一場關乎產業升級的競賽,才剛剛開始。
借“全運經濟”的強勁東風,廣東企業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產業升級為路徑,不斷向全球體育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如果說全運會是運動員競技的舞臺,那么它同樣是“廣東智造”創新實力的展示窗。賽場內外,科技與體育深度融合,書寫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嶄新篇章。

智能安檢設備高效運轉。
智能出行:從傳統制造到“陸空一體”的跨越
全運會開幕式上,當領航車隊以精準路線引領嘉賓車輛抵達會場,一種新型智能出行生態正在悄然形成。作為十五運會汽車行業官方合作伙伴,廣汽集團以“零差錯、零故障、零擔憂”為核心標準,打造了賽事護航新標桿。
賽事期間,廣汽724臺多動力形式車型穿梭于粵港澳三地105個場館,構成一道流動的風景線。針對港澳賽區的右舵駕駛需求,185臺定制化車輛成為兩地銜接的“友好使者”,也展現了大灣區深度融合的細節關懷。
智能出行生態已從地面向空中延伸。約50輛L4 Robotaxi高度自動駕駛出租車,覆蓋11條保障線路,實現智能網聯汽車在真實場景中的規?;瘧谩5罔F站內,第四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 Mini承擔起安保巡邏、移動巡檢及應急處置服務,成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升級的鮮活注腳。飛行汽車GOVY AirCab在火炬傳遞活動現場的驚艷亮相,向公眾展示了未來出行生活的無限可能。
從傳統汽車制造到“陸空一體化”智能科技生態的構建,廣東企業正以全運會為契機,實現從單一產品到立體出行解決方案的跨越式發展。
綠色場館:從建筑升級到“近零碳”的革新
作為十五運會開幕式主場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在保留經典飄帶屋蓋的同時,注入了全新的綠色科技內涵。而這,僅僅是廣東體育建筑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升級的一個縮影。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在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天河體育中心等多個場館,一場以“降碳需、提碳效、碳補償”為路徑的綠色變革正在進行。通過系列改造,一批“近零碳場館”從理念走向現實,為大型體育賽事場館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東方案。
走進這些場館,創新的脈絡清晰可辨——3D視覺閘機、AR導覽導航、安防監控、光影互動等數字化系統構建起“全場景智慧化、全齡段無障礙”的現代體育空間。而在這些看得見的智能設備背后,還有一套覆蓋空調、給排水、電氣、消防系統、電梯等關鍵領域的專業運維保障體系,確保賽事平穩運行。
智慧賽事:從傳統運營到“AI賦能”的蝶變
在本屆全運會乒乓球男團決賽雙打對決中,馬龍一記回球落點引發爭議,裁判立即啟動鷹眼系統TTR挑戰回放技術——通過全場覆蓋的高速攝像與軌跡建模技術,系統精準還原球體運行軌跡,清晰顯示該球落點位于界外,最終公正判罰上海隊得分。
這是雙魚體育首次將配備多媒體設備的乒乓球桌及鷹眼回放系統引入全運會,“鷹眼+AI”系統不僅讓觀眾驚嘆于科技與體育緊密融合的魅力,也助力全運會乒乓球直播收視率位列央視同時段第一,市占率高達26.8%。
11月20日,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喝彩聲此起彼伏,36歲的“亞洲飛人”蘇炳添上演“最后一舞”。觀眾們未必會注意到,背后有一個“智慧大腦”正在默默運轉——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智慧場館平臺,該平臺由廣電運通成員企業廣電信義打造,接入超過40個專業子系統、3萬余個物聯設備,構建起覆蓋場館綜合指揮、安全管控、設備運維的“一張圖”管理模式。
在“一張圖”管理的模式下,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及時發現故障設施設備和保障人員位置,將響應時間壓縮至5分鐘以內;針對觀眾群體構建了5道視頻安全防線,實時監測周邊客流情況,結合AR導航系統,大幅提升觀眾進場效率;平臺還借助視頻AI算法,結合人員軌跡分析與視頻回溯,成功協助處理多起場館內物品遺失事件。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