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織密交通網 繪出新“途”景
近日,廣州機場第二高速南段正式通車,全長46.16公里的高速實現全線貫通,讓天河、黃埔等中心城區到白云機場T3航站樓的車程縮至30分鐘;同在11月,廣南快速路啟動試運營,15分鐘即可串聯中心城區與廣州南站。廣州正以立體交通的持續“上新”,加速勾勒“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鮮活圖景。

廣南快速路通車試運營,通車后實現廣州南站和中心城區15分鐘互達。
強化“三環十九射”路網格局
近日,廣州機場第二高速南段通車,標志著全長46.16公里的機場第二高速全線貫通。市民可從天河、黃埔等中心城區沿該路段北行,經T3立交直達白云機場T3航站樓,為往來機場的出行再添一條高效通道。
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白云機場T3航站樓投用。更值得關注的是,T3航站樓的“空鐵聯運無縫銜接”功能,乘客下了飛機就上城鐵,最快36分鐘到廣州南站。這種“飛機+鐵路”的立體化轉運,以“跨方式一體銜接”推動交通樞紐從“規模擴張”向“功能躍升”質變,為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新標桿打下基礎。
這種樞紐升級并非單點突破,而是“十四五”期間廣州立體交通網絡系統性建設的成果。
“坐11號線去北京路,不用再換乘好幾趟了!”市民張阿姨口中的地鐵11號線,是大灣區首條地鐵大環線,串聯起17個換乘站,繞著環線走一圈,就能輕松抵達老城商圈、新興片區。這5年,廣州地鐵新增運營里程237.3公里,總里程達768.4公里,覆蓋11個行政區,實現“區區通地鐵”目標。
公路網絡的升級同樣步履不停。“以前從南沙到深圳要1小時,現在走南中高速,20分鐘就到了!”經常往返廣深兩地的司機說。不久前,廣南快速路(含收費段海珠灣隧道和免費段連接線南段工程)通車試運營,通車后實現廣州南站和中心城區15分鐘互達,顯著提升廣州南站的集疏運效率,助力廣州“南拓”戰略實施。
截至目前,廣州高快速路總里程突破1296公里,“三環十九射”的路網格局不斷強化和完善,進一步鞏固了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著眼于“大處”鍛造城市筋骨
大基建通車,給市民帶來了便利,給社會帶來了活力,給城市帶來了動力,為灣區增進了協同。
廣州東環城際(番禺—白云機場北)、琶蓮城際和廣惠城際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通車,大灣區城際鐵路從“線”飛躍到“網”,實現了廣州30分鐘抵達佛山、東莞中心城區,60分鐘覆蓋肇慶、惠州中心城區,90分鐘通達清遠中心城區,灣區快速交通圈正加速成形。“廣州的交通出行越來越方便,大灣區城際說走就走。早上從琶洲出發,中午到東莞吃燒鵝瀨,傍晚在惠州西湖看落日。”市民徐先生感嘆。
廣佛同城化的步伐,也因交通更加輕快。廣佛出口放射線二期工程等通道的貫通,統籌考慮廣佛兩地核心城區的交通流量與產業布局,將通行時間從“半小時”壓縮至“5—10分鐘”,實現“兩市交通網無縫銜接”。
年底將通車的增天高速是廣州東部與中心城區的快捷通道,建成后能提升廣州內聯外通水平,推動“東進”“北優”戰略,釋放旅游等資源活力,助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同時,增天高速還將完善珠三角區域高速路網,加強廣州與河源、佛山等城市的聯系,為區域協同發展搭建起更廣闊的平臺。
用心于“微處”暢通城市血脈
廣州的交通建設著眼于“大處”鍛造城市筋骨,構筑起連接全球、貫通灣區的交通網絡;也用心于“微處”暢通城市血脈,以一個個民生項目解決市民出行的急難愁盼,讓交通建設的紅利滲透到城市末梢。
今年以來,廣州持續開展道路品質提升工作,通過治理路面病害、涂裝污濁的橋隧結構、整改人行道無障礙設施等措施,讓路更平,橋更美,出行更舒適便捷。其中,天河東站人行天橋的開通,讓附近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實實在在的改變,有市民點贊:“原來去奧體中心要繞個彎、上高架,大概要20分鐘,現在5分鐘就能到。”五山路立交改造后,附近居民也少了不少煩惱,從五山片區進出廣園路,無須繞路掉頭,一下省了約4公里路程。廣園路下塘西路立交大修工程提升了區域交通效率,通車后,附近居民說“灰塵和噪音明顯少了,交通順暢多了”,還有網友拍了自駕視頻說:“一路暢通,來回只要14分鐘,比以前省了15分鐘。”
從白云機場T3航站樓的“跨方式一體銜接”,到串聯灣區的“跨區域統籌布局”;從服務民生的“人行天橋”,到支撐產業的“快速通道”,廣州“十四五”交通建設答卷既有連接世界的宏大格局,又有貼近民心的細膩溫度,彰顯著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責任與擔當。
未來,隨著增天高速、清花高速等更多交通項目落地,廣州將繼續以硬聯通筑牢樞紐優勢,讓客貨運輸更高效、同城生活更便捷,為大灣區的協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交通活力”。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