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產業投資驚喜“向南看”
11月26日,2025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以下簡稱“大灣區文投會”)在廣州黃埔國際會議中心正式開幕。在三天的會期里,超過300家企業、逾100家投資機構“面對面”探討合作。廣州地區的文化產業園區也首度組團參會,在政府、企業、資金之間搭起政策落地、服務升級的橋梁。會場上激情舞動的人形機器人、會場內外業界人士節奏緊湊的交流、路演廳里新銳企業讓人激動的產品發布,無不在說明,大灣區文投會這樣一個旨在讓好項目找到合適的資金,讓資金找到想投的、合適投的項目的平臺,對于產業的健康發展來說無比重要。
現場發布
九大優勢助推灣區文化產業發展
大會現場發布了《2025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大灣區擁有產業規模龐大、文化制造領先、文化服務聚集、城市協同聯動、數智全面賦能、產業生態良好、內外循環聯動、金融投資活躍、政策紅利巨大九大優勢。
2024年,廣東文化產業營收30252.10億元,突破3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9.9%,增速高于全國2.8個百分點,規模約占全國1/6,連續22年居全國首位。2025年前三季度,廣東規上文化企業營收已超2萬億元,利潤超2000億元,總營收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數智技術領域廣東優勢突出。2024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2200億元,同比增長約25%。廣東16個文化新業態行業實現營業收入978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5.9%,高于全省文化產業平均增速6.0個百分點。
廣東擁有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11891家,占全國1/7,涌現出多家文化領域全球獨角獸企業。截至2025年10月,廣東擁有文娛創業企業超3000家,數量居全國第二,成為除北京外最具綜合實力與增長潛力的文娛創新高地。
廣東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額約占全國2/5,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網文、網游、網劇“新三樣”及影視動畫成為文化出海的重要力量。《Puzzles & Survival》《鳴潮》《PUBG MOBILE》等產品長期位列全球榜單之上,LABUBU、詠聲動漫等IP覆蓋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
大灣區已構建多層次文化投融資體系,2014年以來設立10余支文化產業基金,2020—2025年累計700多筆一級市場投資,已有170余家明星文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今年5月,廣東推出新一輪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覆蓋六大重點領域。從六大重點領域來看,廣東電影票房連續23年居全國首位,2024年廣東出品電影的票房達到51.6億元,占全國國產電影票房的15.3%。2025年1—8月,廣東審批演出18.7萬場,票房210億元,占全國27.4%;廣深兩市貢獻超八成。
《報告》指出,近年來,廣東與北京、上海一道成為文化產業投資核心吸納區,尤以廣州、深圳表現最為突出。2020年—2025年10月,大灣區文化產業合計產生融資事件720件,據估算,總融資金額約為564.1億元。其中,廣州、深圳共計613件,占比高達85%。
從投融資領域來看,文化智造的投融資事件數量最多,達370件,線下衍生、AIGC、VR/AR、游戲等緊隨其后,說明投融資更偏愛具有硬科技屬性的文化企業。大灣區依托本地產業基礎,搭建資源平臺并創造初始需求,推動低空經濟、機器人等前沿產業應用場景從“剛需落地”向“多元創新”轉變。
未來投資趨勢主要有三大方向:投內容、投技術、投平臺。文化服務業、文化制造業、農文旅體教融合3大板塊,文化科技融合、數字創意生產、文化“智”造、新型文化消費4大賽道尤其值得關注。

智能咖啡機器人制作的哪吒主題咖啡拉花。
廣州亮眼答卷
培育文化產業新增長點
多個細分賽道突破頻頻
今年以來,廣州精準培育文化產業新增長點,前三季度,全市規上文化產業實現營收4776.3億元,同比增長8.6%;16個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行業小類實現營收2397.6億元,同比增長14.3%。
在廣東文化產業“政策包”的輻射帶動下,廣州在多個文化產業的細分賽道亮點不斷,突破頻頻。
廣州布局電競產業,探索“電競+城市文化”模式,先后舉辦“決勝巔峰”國際巔峰杯、騰訊地下城與勇士手游、和平精英京東杯等電競嘉年華;成功引進BLG戰隊、RLG俱樂部等電競戰隊;計劃于12月在廣州文交會上與上海沐潼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引入更多國際電競賽事落地廣州。
深化“文旅體一證通”審批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有效落地也撬動了“首演經濟”的繁榮。廣州吸引頭部廠牌北京蛙廠落地華南首個LiveHouse項目。鄧紫棋、五月天、張學友、伍佰、韓紅、梁靜茹等藝人在廣州舉辦多場演唱會。薛凱琪、王源、袁婭維、許茹蕓、林峯等高人氣藝人將廣州作為巡演首站。1—10月審批營業性演出9.8萬場,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23場。

廣州海心沙,“頂流藝人”齊聚音樂派對。
廣州出臺電視劇片創作生產實施辦法,推動《燕食記》《食南之徒》等項目落地,吸引20家頭部影視企業落戶。全市影視持證機構達2264家,占全省近45%。
在文創產業領域,做大“廣州禮物”品牌,創新“潮玩+非遺”模式,布局83家全運會主題專店,推出醒獅盲盒等爆款產品。1—10月“廣州禮物”銷售額突破1653萬元,創意設計服務營收1141.94億元,增長24.7%。

“廣州禮物”亮相廣州塔。
連續三屆大灣區文投會落戶廣州黃埔,進一步加速了黃埔區內的文化產業集聚升級。黃埔區2024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3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財稅總收入連續8年超千億元,綜合實力連續8年位居全國經開區第二。2023年—2024年,全區規模以上文化類企業營收從700.31億元增至790.33億元,增速達13%。黃埔區推動文旅產業和版權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引進普新文化、陜文投、長江文化等企業16家,預計總營收規模超過13億元,正在對接重點項目35個,灣區(黃埔)影視文化出海產業園、山桃文化產業基地等已落地,游戲產業服務中心、微短劇審核分中心兩個平臺也在加快建設。下一步區內將加速粵港澳大灣區“數智影視港”建設,并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游戲產業服務中心,打造“廣州游戲谷”品牌,培育灣區數娛、港航中心、保利魚珠港、魚珠AI智慧港四大游戲產業園區,集聚4399、炫動科技、玩勝科技等游戲企業總部,形成研發、制作、發行一體化的游戲產業服務圈。同時,深化大會資源銜接,利用文投大會平臺引進頭部游戲企業及投資機構,落地游戲產業投資基金,加速世界級游戲產業基地建設。
深度解碼
大灣區文投會為什么“行”?
大灣區文投會旨在搭建文化企業與投資機構之間的高效投融資服務平臺。本屆大會大幅增加的參會企業和機構數量,也充分顯示出業界對這一平臺的認可。
“我們最先接觸投資機構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文化產業投資局限在影視、游戲、文創等領域。現在他們知道大灣區文投會的投資賽道主要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質生產力領域,代表著投資未來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比如高瓴投資,前兩屆只是派代表來參會,今年將派業務團隊來看項目。”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秘書長謝曉平說,在服務投資機構方面,大灣區文投會加深了他們“向南看”的認識。
在服務文化企業方面,大灣區文投會可謂成效“顯著”。第一屆大會推出18個路演項目,意向投資簽約超20億元,會后一年內共有9個項目拿到投資,實際融資15.1億元;第二屆大會推出40個路演項目,意向投資簽約超56億元,會后一年內共有18個項目拿到投資,實際融資近80億元。“這組數據說明,近一半的路演項目通過大灣區文投會拿到了投資,投融資轉化率高;路演項目中的明星項目多,成長潛力大,市場前景佳,投資機構非常看好。”謝曉平表示。
大灣區文投會漂亮的成績單背后有三個原因:
一是“促交易”。大會歸集了文化領域的熱門投資賽道,投資機構在這里可以高效對接心儀項目。海通創意在大灣區投資了6個項目,其中有3個項目是在大會上發現的。對文化企業來說,這里歸集了懂文化產業的投資者,生意容易做成。
二是“重創新”。文投會看重文化項目在技術、內容、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在兩屆路演項目中,90%以上的項目都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數字信息技術、AR/VR等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場景應用,如智譜華章、無問芯穹、影目科技、筷子科技、像素綻放、宸境科技、達瓦志合等文化科技公司。強內容IP是大灣區文投會另一個投資重點,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的影視作品、潮玩等在市場上大有作為,如易動文化(雄獅少年)、詠聲動漫(落凡塵)、涂形科技(黑神話:悟空)、岸墨影視(浪浪山小妖怪)、微石科技(十里紅妝)等。
三是“保增值”。大灣區文投會發布文化產業投資趨勢報告,文化企業在這里很容易找到方向、目標和希望,文化企業的優勢特點也更容易被市場和投資機構看到。智譜華章2023年參會前估值是35億元,2024年底投后估值260億元。杰森動漫2024年參會前估值不足6億元,2025年6月橫店資本投后估值20億元。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