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百寶箱”實力圈粉
11月27日,2025大灣區文投會進入第二天,“8+N”活動全面展開。一系列路演專場、應用場景發布會、對接交流會齊頭并進,創意、技術、資金在火熱的氛圍中穿梭交錯,互相尋找機會。當眾多廣州企業打開隨身攜帶的“百寶箱”,我們會看到文化產業怎樣的未來?
讓文化產品更有“人情味”
技術的進步提升了文化服務普惠的“觸達”能力,讓更加“聰明”的文化產品更好地滿足老百姓日常文化生活需求,真正促進情感提升、知識獲取和人際交流。這種科技繁榮中所注重的“人情味”,正是很多廣州企業努力的方向。

參會人員試戴AR眼鏡。

魔法飛碟使用展示(手指遙控無人機)。
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曲柳表示,在空間計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的大背景下,泛文娛、泛文旅、泛科技等全新的業態快速發展,為企業開辟了極富想象力的空間,也讓公眾能夠獲得更多更好的文化消費產品。勵豐文化致力于將文化、科技、藝術深度融合起來,讓博物館、文化館、劇院等變得更友好,讓產品真正服務于人,讓創新真正落到實處。
“它是一只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雄鷹’,看起來非常健美,沉穩中帶著霸氣……”這是國博文物活化視頻“艾看文物”系列中“鷹形陶鼎”的一段畫面。視頻的制作方,廣州凡拓數創文化事業部副總經理潘曉聰介紹,公司開發的AI+3D高斯潑濺等數字技術,不僅大大縮短了文物數字建模的時間,文件大小也大大壓縮,達到毫米級精度的1:1還原,不但能“真實”再現文物,對一些有所缺損的文物,還可以方便地實現“數字修復”,讓文物更容易“活起來”。通過數字資產視覺化管理云平臺和AI知識圖譜等配套工具,龐大數字資源的調取、查閱、使用都變得非常方便,枯燥的數字信息成了普通人的“好朋友”和隨時可用的“百科全書”。
出海便利、政策好、氛圍佳 廣州成影視創作沃土
在大灣區文投會現場,記者明顯感受到,文化產業賽道正從單一走向多元,內容生態、產品形態、商業模式日益豐富。數字媒體、文旅融合、國潮文創等細分領域蓬勃發展,既傳承文化根脈,又擁抱技術革新。相關賽道上涌現出許多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企業。
“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下一個五年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包括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培育優秀文化企業和品牌,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實施積極的文化經濟政策,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動文化建設數智化賦能、信息化轉型,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大灣區文投會上,廣州企業打開的“百寶箱”,為文化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提供了鮮活的注腳。
影視科技和影視項目的路演專場中,一批兼具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的企業登場亮相,從傳統影視創新到數字IP運營,從AI內容創作到短劇出海,展現了科技與影視結合的趨勢與潛能。
廣州眾樹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為眾多出海短劇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CEO陳亦桉表示,得益于廣東的出海便利,公司開始從事出海短視頻營銷,鏈接海外通道和資源。“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廣州這座城市的包容和開放的氛圍。”
赫拉文化傳播(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椅鳴本次帶來的項目是公司籌備了五年的龍舟競賽題材的動畫片《龍舟大作戰》。“我們希望做出優質的國潮IP,講好龍舟文化的故事,并讓它走向世界。”劉椅鳴表示,用動畫呈現龍舟比賽在場景和特效上都很有挑戰,“我們之所以認定這個題材,是因為主創團隊來自廣東,我是佛山疊滘人,對這個題材非常熟悉,我也把自己知道的所有龍舟技巧都應用到了動畫制作中。”劉椅鳴期待,龍舟可以成為大灣區的一個IP,讓更多人了解龍舟文化。
歡樂時光影業是一家新生代影視文化公司。該公司投資制作中心負責人鄭越說:“廣東的相關政策非常好,很吸引我們這些影視類公司,政府的扶持也很到位。此外,廣東拍攝場景豐富,既有現代都市類的場景,也有充滿年代感的場景,能夠吸引我們來拍攝取景。”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