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引入創新多元商業業態 形成國際商都消費地
珠江新城馬場地塊如何更新改造一直備受關注。近日,珠江新城馬場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公示。作為珠江新城最后一塊“寶地”,昔日的賽馬場將轉變為全民共享的人民文體新客廳、引領灣區的國際商都消費地。
廣州賽馬場地塊,位于珠江新城東區,建于1992年,最初作為經營性賽馬場賽事用地。廣州賽馬場停止運營后,這片土地逐漸轉為汽車、家居、餐飲等經營場所。
最新規劃提出,將推動“超級綠鏈”核心區建設,打造廣州城市新名片。珠江新城東區將以23公里的超級城市綠鏈為基底,規劃打造約11公頃的中軸體育公園。這片綠地將北接暨南大學,南達獵德凈水廠、臨江帶狀公園,西連珠江公園,東至天河公園。通過綠廊和慢行連接,打開城市界面,形成連續的生態網絡,優化區域空間結構,提升城市生態品質。同時,也與環五山高校園區延伸下來的百年學府文脈相承接,通過大面積綠地,無縫銜接建筑與公園。
馬場地塊中央公園將進行地上地下一體化開發,打造多維聯通的中央綠軸。結合中央景觀設計,規劃保留馬場歷史記憶的瞭望塔、記分牌等構件,還嵌入市民共享的種類豐富的體育、文化設施,整體塑造珠江新城的“國際商都消費地·人民文體新客廳”。
規劃融入“公園+、體育+”理念,結合中部大面積開敞綠地,布局數字辦公、未來社區、社交運動、商業消費等多樣功能,創新利用地下空間結構,打造折疊式運動綜合體。
引入創新多元的商業業態,形成國際商都消費地。馬場片區圍繞中部開敞大公園,引入高端消費場景,與街區式商業錯位耦合,同時在公園中布局特色的嵌入式商業,將成為集工作、生活、運動與消費于一體的城市模式先行試驗區。
優化市政公服配套,形成優質便利的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將依托雙地鐵雙換乘(13號線馬場站與5號線潭村站)的交通優勢,規劃新增36班小學,同步布局社區服務中心、文體設施及生態公園,構建“15分鐘優質生活圈”,實現“職住平衡、服務共享”的發展目標,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為中央活力區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標準配套支撐。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