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房”帶動“私房”一起改造 闖出一條城市更新“新路子”
11月10日上午,廣州市萬松園得勝崗片區自主更新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位于海珠區江南西核心商圈,總改造范圍約1.87公頃,是廣州首個集中成片連片危舊房自主更新試點,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指導,廣州安居集團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單位。
25棟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危舊房,分別由公房的運營管理單位廣州安居集團、私房業主共同出資改造,加上政府“補一點”,實施自主更新。改造后,預計可提供約300套保障性住房,服務于新市民、青年人、城鎮工薪群體在穗安居。公房“帶動”私房自主更新的方式,有望在廣州更多項目落地。
首期安置全部回遷私房
改造前的得勝崗片區,有25棟3到6層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磚混結構舊樓,大部分房子沒有獨立廚房、廁所,也缺乏獨立排污設施,居住環境堪憂,是名副其實的“老破小”。改造后的房子,將有獨立廚衛,增設電梯、無障礙設施、地下停車場。
改造分三期實施,11月10日開工的是位于萬松園路北側的首期,現場13棟樓房已拆除,將建起一棟不超100米的新樓,用于安置私房業主和提供保障性住房。全部私房業主的回遷房都集中在一期。保障性住房則以三房戶型為主,面積小于90平方米。
二期位于萬松園路南側,體量最大,涉及的公房和私房數量更多,二期將全部建設保障房。三期視居民改造意愿情況實施。
業主只需支付建安成本
得勝崗片區涉及公房、私房多個產權主體,其中公房占大頭,為改造的高效推動創造了有利條件。項目通過居民、企業、政府多方協同,實踐“業主出一點、企業投一點、政府補一點”籌資模式。
業主參與自主更新只需負擔建安成本,便可撬動從“老破小”樓梯樓到電梯樓的資產升值,相對于購買電梯樓置換,成本大幅節約,還能原地回遷。比如一套原產權面積為60㎡的老舊房屋,原價值為120萬元左右,改造支出費用約30萬元,建成后房屋價值按周邊一手商品房價格測算可增值到300萬元左右。
出資的主力,是運營管理這些破舊公房的廣州安居集團,他們不僅負責項目設計、建設管理、監理等費用,投資建設停車場及公共服務設施,也負責牽頭對接政府部門、跑通流程。對于企業而言,改造將有效盤活手頭的低值資產,提升后續運營收益。
政府補一點則體現在補助前期工作經費和政策性資金。改造通過片區整體提升,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改善城市形貌,最終實現“業主得實惠、企業獲效益、城市提品質”的多方共贏。
同時打造好小區好社區
得勝崗片區的改造,不僅要建設好房子,還要打造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補齊片區公服配套和城市基礎設施的短板。在《廣州市城鎮危舊房改造實施辦法(試行)》政策支持下,項目充分運用政策允許的建筑增量空間,重點用于住宅成套化改造、加裝電梯、增設地下停車場及公共活動空間,全面系統提升居住品質。
項目將萬松園小學擴建工程納入二期改造計劃,解決學校缺少標準化操場跑道、建筑老舊等問題。同時,穿行在片區中間的萬松園路,將從單向一車道拓寬至雙向四車道,大幅提升通行能力。地處老城區,得勝崗片區改造將彰顯嶺南特色,在首層設置騎樓和架空層,優化地塊沿街空間,提升社區活力。同時,還將推進老舊管網改造,提升城市安全韌性。
多種改造方案破解難題
從越秀區的小石集原拆原建項目,到海珠區的得勝崗片區自主更新項目,在老城區成功實施危舊房改造的項目,不約而同都是以公房為主、私房占少數。由公房運營管理的企業牽頭,帶動私房業主共同推進改造,可以有效克服單靠私房業主推動、缺乏有力的牽頭方、意見難以統一的不足。
盡管如此,危舊房自主更新仍然面臨業主出資意愿低、出資能力不足等困難。根據已完成以及正在進行的項目經驗,廣州安居住房置業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總經理嚴飛虎分享了遇過的諸多難題:“有的業主存在違建,對于面積認定存在分歧;有的業主剛剛裝修,額外的成本怎么彌補;有的業主年紀大、收入低,擔心享受不到改造成果。”
如何破解?嚴飛虎表示,他們正在根據不同情況,研究多種解決方案:“比如我們幫業主墊付,一起組成共有產權;比如反向養老,我們可以幫業主更新房子然后出租,找一個租金便宜的地方給業主居住,讓其獲得出租收益和一定的養老保障。”
廣州安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智勇表示,在城市發展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新階段,得勝崗項目率先闖出了一條城市更新的“新路子”。接下來,廣州安居集團將發揮得勝崗項目示范引領作用,推進更多自主更新項目落地見效。
關注 · 廣州政府網